在柚子家下好行李之後
我們便帶著簡便的背包
騎著一路順租來的GRS125往太魯閣出發啦
根據可靠線報 從柚子家右轉中山路後 再接中正路(即台九線)一路北上
約莫四十分鐘左右可到達
雖然遠方的山圍繞著一大團的雲 看起來就像快下雨般
但沿途其實風光明媚
左邊是一座座聳立的大山 右邊偶爾點綴黃澄澄的稻田
只是 畢竟這是省道 砂石車狂飆 明明限速六十 他們都可以開到七、八十以上
所以騎車去太魯閣遊玩是很方便的 只是騎車要小心點
不消四十分鐘 我們便到了台八線和台九線的交界
左轉往台八線就差不多要到了(右轉台九線是要往宜蘭方向)
過了一條不是很茂密的綠色隧道 就看到我們熟悉的 "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 "
過了八個月 我們又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牌樓
剛到時 還好還沒有太多的遊客(也可能因為還不是週休)
所以可以很盡情地拍拍看看 印象深刻的是
我們繞到一半 有一台小黃載著兩位日本女性遊客到這裡
運匠大哥一下車就很驚慌跟其他台司機求助
" ㄟ 我不會說日本話 你們會不會 "
太神奇了 運匠大哥 那你還可以把她們載到這 你是怎麼辦到的
順著牌樓右邊的橋直上 就可以看到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牌樓後方那條路是台八線 往上是到天祥等地)
遊客中心其實裡面非常豐富 走一遭 可以很詳細地瞭解太魯閣國家公園
有機會到太魯閣 不妨先到此參觀 或許對整個行程有更加的幫助
過了遊客中心 走右邊的小岔路 便可以看到 " 砂卡礑隧道 "
這是砂卡礑隧道的另一端出口 也就是比較靠砂卡礑步道的這邊
過了這座橋右邊有個小型停車場(大概可停三到五台小客車和機車)
左邊也有個停車場比較大 適合多輛車子停放
停妥車 就順著橋望回走 便可看到砂卡礑步道的入口
從橋上往步道眺望 還沒走就已經心曠神怡了
砂卡礑步道的入口就在橋的另一端 順著入口往樓梯走下 蠻垂直的 要小心一點才行
階梯下到最底就是步道 便會看到步道介紹和導覽
兩邊縱深的峽谷 夾出一條清澈的溪水
我們邊走邊納悶 為什麼會有水是呈現深綠色呢 是藻類過多嗎
水好藍好透明 可以直接看到底 而且有好多小魚在游泳
這個石頭很大 可見水有多深 我目視粗估約有五公尺以上
砂卡礑步道的中途 五間屋 步道總長約4.5公里 這裡大概只有1.5至2公里左右
本來想說把步道走完 但是當天天氣很悶 有點要下不下雨的感覺
加上或許是在溪谷 一整個非常異常的 " 濕熱 "
皮膚幾乎都是毛細孔滲出的水 超不舒服
最後也飄了點小雨 所以我們便走到這裡開始折返
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以夠讓我們嘆為觀止了
砂卡礑步道是個適合各年齡層旅遊踏青的好去處
步道的高低起伏不大 安全性十足(當然運動鞋最好)
只是部分路段因在岩壁旁 要小心頭部不要碰撞 (會像雞蛋撞石頭 很痛滴)
還有原始保護的地方難免有些蜜蜂和毒蛇出沒 要格外注意
不要穿著鮮豔衣服或塗擦香水 這都是自討苦吃的行為
最後 我們要愛護大自然 不要輕易破壞造物者給我們的一切
破壞往往比建設更快更容易
我們就看到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在河床上 " 丟石頭 "
霹靂啪啦 大小石頭都拿起來扔 這這這 這是好的身教嗎
還有兩位親密的小情侶 就在河床旁石頭上吃起食物來
我們知道這很羅曼蒂克 但 有必要在這嗎
看來 我們還是要加強對環境愛護的觀念才行
山中雨勢突然時大時小
我們只好穿起輕便雨衣在山路中慢行
趁著雨滴稍微停止時 我們脫下了雨衣(悶在雨衣裡 真是熱啊 )
往 " 長春祠 " 前進
長春祠 岩壁上寫著 " 長春聽濤 "
長春祠 是為了紀念英勇開發中橫而罹難的國軍弟兄 在我們有如此成果享用時 更應該緬懷先人努力的過去
去年十月底造訪太魯閣時 已經有到 " 燕子口 九曲洞 慈母橋 天祥 " 等地走走
天空的雨看來又不會短時間內停歇 所以 我們這次便不再往山中騎去
太魯閣 每次來都感受到它的美
台灣 其實也有國際級的美景 只要 用心就能體會到
*後記
回到花蓮市後 小羅說 花蓮市幾乎沒下雨
果然 山區還是比較多雨 如果夏天去的話 騎車要帶件輕便雨衣還是比較保險
留言列表